展览解读丨虹裳霞帔步摇冠 宛若凤舞九天外

霞帔(pèi)源于唐代帔帛,形状狭长,通常制为两层,上绣纹样,用时由领后绕至胸前,披搭而下,下端缝系着金玉制成的坠子固定,称为坠子。

宋昭宪太后杜氏

霞帔与霞帔坠子作为礼仪服饰,在明代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。 按永乐年制度,皇后用龙纹玉坠子,皇妃、皇太子用凤纹玉坠子,亲王妃、世子妃用凤纹金坠子,郡王妃用翟纹金坠子。

金昭玉粹

常娥曳霞帔,引我同攀跻。

——前蜀·韦庄《信州西仙人城下月岩山》

霞帔坠子,顾名思义,就是与霞帔配套使用的一种饰件。

霞帔是服饰的一种,形似两条彩练,上绣各类纹样或饰以珠翠,使用时绕过头颈,披挂于胸前,下端重合处用坠子固定,称为“霞帔坠子”。

凤纹桃形霞帔金坠

通长16厘米,金坠长9厘米、宽7厘米,重70克

明嘉靖十九年(1540年)

1972年江西省南城县益端王墓彭妃棺出土

这件金坠呈桃形,中空,上面镂刻飞凤的图案,飞凤呈展翅飞翔状,坠上有钩,钩上刻卷草纹。

益端王妃彭氏的这件金坠子,呈桃形,中空,上面镂刻飞凤图案,坠上有钩,钩上刻卷草纹,符合明代亲王妃霞帔坠子的规制。

在明代,凡是受册、助祭、朝会等各种重要仪式场合上,必须要按照国家规定身着庄重的礼服。皇后的礼服包括九龙四凤冠、翟衣等,像益端王彭妃这样的亲王妃,以及公主、世子妃、郡王妃等人则要穿戴翟冠、大衫、霞帔。

《中东宫冠服》所绘大衫霞帔

霞帔为并列两条,深青色,饰织金云霞凤纹,或绣,或铺翠、圈金,并饰以珠,纻丝、纱、罗随用。霞帔末端用金坠子,钑凤纹。

曹国长公主画像

在明代初年所绘的明太祖朱元璋姐姐曹国长公主画像上,长公主身着大衫、霞帔,霞帔下金坠子清晰可见。此外,在皇后的常服中,大衫霞帔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。

严格的使用规制

唐人宫乐图

霞帔起源于魏晋南北时期的“帔”,到隋唐时期演变为“帔帛”,就像《唐人宫乐图》里的仕女肩上披挂之物。“霞帔”一词初见于唐。

白居易《长庆集·霓裳羽衣歌和微之》中有“虹裳霞帔步摇冠”之句,但此句中的“霞帔”是指舞女的帔子色艳若霞。

在宋代作为妇女的礼服中以“霞帔”的名称出现,成为一种隆重的装饰品。《宋史·舆服志》: “后妃大袖,生色领,长裙,霞帔,玉坠子。”

绮纱云凤纹霞帔

长460厘米、宽13厘米

明万历三十一年

(1603年)

1980年江西省南城县益宣王墓孙妃棺出土

绮纱云凤纹霞帔为绮纱质,两边沿盘金绣联珠纹,中间为云凤纹,凤 鸟飞翔,有五长尾及六短尾形凤相互间隔排列,每凤之间以云纹相间。霞帔每边有7凤。霞帔衬里用料相同,质地轻薄,双层绮纱还加上绣纹图案仍有透明感。下端两边相连从外向中间倾斜而成一尖角。

明代继承宋代霞帔的制度,并分别在洪武四年、洪武五年、洪武二十四年、洪武二十六年、永乐三年对霞帔的纹样、用色、工艺均做过修改,霞帔的使用也逐渐地规范化制度化。

根据明永乐三年的规定,皇后、皇妃与皇太子妃的霞帔用织金或者绣或者铺翠圈金饰以珠;其他命妇只可采用金绣;而平民女子在婚庆之时可用霞帔,但只可用素色无装饰的。

凤纹霞帔金坠

坠子长9.5厘米、宽7.5厘米、钩长9厘米,重70克

明弘治五年(1492年)

1953年江西省南昌市宁康王女儿菊潭郡主墓出土

此金坠为桃形,中空,将两块相同的桃形镂空云凤纹金片捶压成外鼓状后镶包而成。坠边錾刻有双菱纹和小圈纹,坠子顶端錾一孔,穿一直径0.2厘米的“S”形金丝连接坠子和金钩,金钩扁平内凹,外面錾刻卷草纹,内面錾刻“银作局弘治五年八月内造金一两九分”16字铭文。

霞帔坠子的使用也有严格规定。据《大明会典》卷六十一记载: “坠子中钑花禽一,四面云霞纹,禽如霞帔,随品级用。”

按永乐年的制度,皇后当用龙纹玉坠子,皇妃与皇太子妃使用凤纹玉坠子,亲王妃与世子妃则用凤纹金坠子。这样严格的服饰制度其实也反映了当时统治者加强皇权的思想。

有凤来仪

根据礼制,明代制定出只有皇家使用龙凤形象或图案的规定,其他臣民不得逾制。除非是受到恩宠,得到赏赐。

明代宣德时期金尊上的凤纹

明代的凤纹装饰已成一种特定的形式,这时期的凤纹,采用锦鸡的头,鹦鹉的嘴,鸳鸯的身子,仙鹤的腿,大鹏的翅膀,孔雀的尾。类别有坐凤、立凤、飞凤、团凤等。凤纹表现手法多,想象力丰富,形式感强,洋溢着勃勃生机。

低调实用的礼仪饰品

霞帔坠子可以在佩戴者行动时保证霞帔不会大幅度移动,影响仪态,还可以平展熨帖地附着在大衫上不生褶皱。这就能让古代贵族妇女的整体造型显得优雅大方,尤其在正式场合,更显端庄严谨。

所以,霞帔坠子不仅有好看的外表,彰显着佩戴者的身份与地位,也有非常重要的实用意义。

猜一猜

由于等级制度的限制,凤纹与仅次于它的翟纹不可以混淆使用,但是两个物种在制作成饰品时又有其相似之处,往往让人难以分辨。

所谓“翟”指的是长尾雉鸡。在形状上类似于凤。翟纹是仅次于凤纹的高级别纹样。

明代永乐、宣德时期瓷器上的鸾凤纹饰线描图 上为卷草形尾 下为火焰(锯齿)形尾

明代的凤纹,多是两只上下相对,或前后追逐。因尾部不同,分别称作鸾和凤。其中卷草尾者为鸾,火焰尾者为凤。

各位火眼金睛的大博粉丝们,您能分辨出来哪件是凤纹,哪件是翟纹吗?

云翟纹 金帔坠

首都博物馆藏

云凤纹金帔坠

湖北省博物馆藏

云凤纹金帔坠

南京市博物馆藏

森严的等级制度也让后人能够根据文物了解墓主人身份。虽然现代服装里已经没有霞帔坠子,但是其精致的制作工艺也让人不难想象曾经王妃们是多么美丽华贵。想知道更多可以关注“大连博物馆”公众号,也欢迎大家来到大连博物馆现场参观。

温馨提示

大连博物馆实行网上预约的形式进行参观,请提前在网上预约,预约成功后,请保存预约二维码。参观当日,请按预约时间段到馆参观。入馆前需出示“国务院客户端疫情防控行程卡”和“辽事通健康码”方可入馆。“国务院客户端疫情防控行程卡”显示14日内到过疫情防控重点关注地区且无法提供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证明的,或“辽事通健康码”为黄码或红码的,不可进馆。

版权声明:本文中部分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等内容来源于网络,仅供学习交流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处理。

新春特辑丨明代宫廷新年 一身新装 一世荣华

展览解读丨君子必佩玉 叮当作响恰似随身奏乐章

展览解读丨蝶舞衣衫宝石扣 锦上添花朵朵开

关注大连博物馆

了解更多展览信息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