佤族的剽牛典礼
1949年,新中国即将诞生的前夜,沧源及附近地区的佤族各部落首领,在共产党地下工作者的指导下,聚集岩帅大寨召开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,一致通过“联合起来,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”决议,为表达雄心壮志,在岩帅附近的班坝寨举行了隆重的剽牛典礼,班坝寨也因此改名联合寨;
2000年四月,在国际旅游节活动中,沧源佤族自治县为表达佤族人民发展自己旅游业的雄心壮志,热情欢迎四方宾客,在本县班洪大寨举行了隆重的剽牛典礼。
佤族的剽牛典礼是庄严而隆重的,选用的牛也是高达肥壮的。典礼开始前,牛已被栓紧在土堆中央的木桩上,两位身强力壮的剽牛手,各提一棵尖头锋利的标枪,站在牛旁。四周挤满了围观的寨民群众。土堆的一角燃起了一堆大火,火堆边摆好了支大锅的三角石和几口大铁锅。火烟迷漫,笼罩全身,更增添了典礼仪式的神秘。
典礼仪式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。仪式开始了,有人将一竹杯水酒递到老人的手上,老人庄重的走到场中央,慢慢蹲下来,开始念诵祝酒辞,只见他面容虔诚,边蠕动嘴唇,边蹲下滴酒,慢慢退去。
这时,一户剽牛手提起剽枪向牛走去,看准了部位,只见他双手举起标枪,对准牛右肩甲的后部用力捅刺,牛惊跳时他放开了标枪,让枪插到牛身上,等待牛倒下。若牛还不很快倒下,另一个剽牛手又靠拢去,用同样的动作,在大致相同的部位,用力捅刺第二枪。不多一会儿,牛便会倒下。
牛倒下时,四周围观的寨民欢声雷动,为吉祥喜庆,为成功欢呼,接着便是杀牛,将肉割成小条小块,分别用细竹篾串起,散发到各部落各家各户,每户一串,还要留下一部分连同牛头,牛脚以及下水煮成烂饭,叫所有寨民都来接吃,有碗的带碗,无碗的扯两片宽树叶盛烂饭,人们又吃烂饭又喝水酒,人人有份,老幼平等。
夜幕降临了,寨民们不约而同来到广场上,点燃一堆篝火,男女老幼欢欢喜喜围着篝火,在葫芦笙,小三弦和笛子的轮流伴奏下翩翩起舞,歌声悠扬,专管滤水酒的人不间断的向打歌的男女老幼敬酒,男子汉们的雄壮吼声振威夜空,妇女们的悠扬歌声飘进密林。这种打歌活动,有时打到通宵达旦。
佤族人剽牛和砍牛用的牛,各地还有些不同,西盟及附近习惯用水牛,而沧源及其附近则多用黄牛,有的地方也用水牛,但各地佤族镖牛、砍牛的文化内涵是一样的。
作者:佤文化教授 王有明
微佤山综合编辑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